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企業(yè)動態(tài)

論博物館展覽的邏輯展示順序及展線布局原則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21-12-20 10:49    閱讀量:2951

摘要:博物館合理的展示路線和布局能為展覽錦上添花,讓觀眾在參觀中依序而行、思路清晰,使展線內容主次分明、節(jié)奏明快。設計師應根據實際展廳和展覽文本靈活采用展線類型,使展覽樣式新穎、新奇。

關鍵詞:展線布局 博物館設計

博物館吸引著接受教育、參觀學習、旅游觀光的觀眾。博物館由展墻、展板、文物、油畫、道具、模型、燈具、多媒體等多種實體組成。如何讓觀眾在展覽空間中游刃有余地參觀,并感到舒適、愜意,是每一位展覽設計人員需要認真思考、斟酌的問題。展覽的展示順序和展線布局有嚴格的邏輯。展線是由無數個展點連接成的一個整體的網線,這種抽象的路線直接影響整個展覽設計的成敗。觀眾從走進博物館展廳的入口開始,便被四周的展板、圖片、文物和整個空間的氛圍吸引,不由自主地順著展板文字的方向參觀。為使整個參觀流程流暢、有序,嚴格控制參觀路線,設計師需要設計清晰的觀展路線。


一、展覽的前期規(guī)劃和準備

展覽的文本大綱即是整個展覽的展線布局,針對展覽內容的核心線索和框架,制訂出有規(guī)律的展示線路。設計師要進行實地考察和測量,對空間環(huán)境有大致的了解,然后通過預估展覽提綱,細致地調節(jié)施工圖,再通過電腦設計軟件設計出整個展覽空間三維展墻的模型,準確計算出展墻與展板、展示物品之間的距離。

 

二、以人為本,合理布局展線

1.主題鮮明,節(jié)奏流暢

觀眾走進博物館如同走進一個陌生的空間,設計師要了解觀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才能準確地設計展覽展線。不論是單層還是多層的展廳,空間布局都應主題鮮明、流線清晰。在展線的導視照明方面,設計師應盡量選擇暖色燈帶,給觀眾親切、明確的色彩指引。在布展內容上,應將部分大標題內容分類,小標題內容分別展示,讓彼此間相互銜接且有所對應。歷史類博物館的展線走向通常以時間為序,由流暢、通順的時間節(jié)點構成。以文物陳列為主要內容的展覽,可以文物出現的時間、背景、相關人物以及歷史故事等作為展線節(jié)點。這樣由節(jié)點構成的展線主題鮮明、節(jié)奏明快,便于觀眾有序地觀賞整個展覽。如,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將各民主黨派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zhàn)線作為基礎內容,隨后在二、三、四層樓的展廳中詳細介紹各個民主黨派的歷史。各個民主黨派的展陳內容雖位于不同的區(qū)域,但銜接連貫、邏輯嚴密,觀眾觀看也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2.注意細節(jié)

一些博物館設置有觀眾留言臺,設計師了解到觀眾的需求后,會及時修改和補充展館中的內容。參觀區(qū)域和休息區(qū)域是觀眾生理、心理反應最直接的區(qū)域。展廳里的文字字體較大時,觀眾可以遠距離觀看,不會造成擁擠和堵塞;展墻上展板的文字字體較小時,照片內容豐富,板塊均勻,會引起觀眾長時間地駐足觀看,此路段應留有足夠大的觀看距離和活動空間。若流動展線較長,可適當地將文物、油畫、雕塑等嵌入其中,配合燈光等,降低視覺緩沖。此外,設計師可在某個部分的展示結束前設置視頻觀看區(qū)域,配置供觀眾休息的座椅或互動的多媒體。觀眾到博物館參觀,往往想了解新奇的知識。通過觀眾的留言,筆者發(fā)現有的觀眾的參觀是走馬觀花。這是因為展館空間太大,參觀時間較長,但停留的時間有限,展館展示的內容或展示手段陳舊難以吸引觀眾,容易使人產生疲憊感,觀眾參觀后覺得乏味。此外,在展覽設計中,設計師還要考慮到不同階層和年齡段的觀眾。設計師可利用人機工程學原理,科學設計展板、展柜的尺寸,布置好展柜里文物擺放的距離,盡量將術語轉變?yōu)橥ㄋ滓锥膬热荨?/p>

 

三、展線的類型與方向

1.展線的類型

展線的類型有直線型、“串”字型、平行線型、同心圓型、放射線型、“田”字型等。如,“梅園——中美合作所展覽”是直線型展線,展廳空間狹小,展示內容均放在兩側,人流順勢而行,不會造成行走沖突;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是放射線型展線,四層樓的展廳同時展示,上面三層展廳為一樓序廳的主題服務。這些根據展廳空間和展覽文本設計的各類型展線靈活、流動,自然、有序地將觀眾引入展覽路線。

 

2.展線的方向

展線的方向即展覽導向觀眾的行動方向。觀眾有各自的目的和需求,有的跟著講解員邊聽邊看,有的漫無目的地走。所以,設計師需要設計出合理、流暢、有序的展線,使展館空間足夠寬敞,以滿足觀眾進行多角度的參觀。

 

結語

博物館的展覽設計是對展示文本的藝術表現,展線是展示藝術設計的基礎,合理的展線布局能為展覽錦上添花,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

 

參考資料:

[1]博物館展覽展線知多少?

http://www.hongbowang.net/news/bwgzx/2015-02-05/1857.html(作者單位: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推薦閱讀